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前言
狄仁杰是家喻户晓的唐朝著名宰相,望出天水,后移居太原,史载其为太原人。出生于大唐贞观四年,历经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统治时期,从地方小官到一国宰相,经历了不少巨大的政治变革。
并在抵御契丹、突厥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入侵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还历任各地地方官吏和安抚大臣平叛安民,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所重用。
武则天那么多疑,却重用他这个“沧海遗珠”是因为他们都是山西老乡吗?
为何被称为“沧海遗珠”?
狄仁杰虽是唐朝名相,但是直到47岁时他才在中央为官,在此之前,其才能几乎不被当权者所知,被称为“沧海遗珠”。
虽然如此,狄仁杰的聪明能干、识大体、不畏鬼神的精神仍然能在史书中不时地显露出来。《新唐书》卷115载狄仁杰“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
表现了狄仁杰从小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比一般人沉着冷静,能沉得住气。成人之后,以明经举,从此步入仕途。明经是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中的重要科目,与进士一起为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
在唐朝时,明经易考而进士难中,“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①,有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但是正由于进士科考试较难于明经科,录取比明经科严格,所以一旦考中进士,其仕途明显优于明经,因而当时的士人,竞趋于进士科。
“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比起进士来,以明经出身而能任重职的人就很少,而狄仁杰是其少数中的一个。狄仁杰以明经入仕后以资历授汴州判佐,并为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见到狄仁杰后惊叹他的才华,称他为“海曲明珠,东南遗宝”,并举荐他为并州法曹。
从此,狄仁杰的官宦之路开始有了转机。狄仁杰31岁时,被任为度支员外郎,正赶上唐高宗幸汾阳宫,其时武则天已经因为高宗苦于风眩头重,目不能视,而被高宗委以政事,有了很大的权力。
高宗巡幸汾阳宫要路径妒女祠,当地传说有盛服车马过妒女祠必将有雷风之变,所以并州长史李元冲准备另开道路,让高宗一行绕过妒女祠,狄仁杰反对李元冲的这个做法,认为“天子行幸,千乘万骑。
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敢害,而欲避之。”“此事传到高宗耳中,被高宗称为“真丈夫”,同时,狄仁杰对鬼神的不畏精神也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十几年后,终于光照青史。
与酷吏的斗争
武则天以一个女子称帝,即使在开放的唐朝也是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因此不免受到各种人员和势力的反对。武则天对付他们除了派兵镇压和政治打击外,最直接、长期和残酷的做法就是利用酷吏。
据史载,武则天分别在两个时期两次任用酷吏,在朝中制造大杀戮。第一次是在她临朝称制时期,这一阶段,武则天废中宗、立容宗,以皇太后的身份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天下颇多流言异议”①,她的政治地位面临重大威胁。
不仅有朝臣的进谏反对,而且有徐敬业的叛乱,皇子越王贞的起兵策应,在平息了叛乱之后,朝中仍然有“将相阴谋”、②“人多逆结”的情况°。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武则天不得不任用酷吏来打击政敌。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疑天下人多图己,…预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
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④第二次任用酷吏,是在天寿元年(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登上皇帝宝座时。这一事件在朝野上下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当时虽有很多人支持,但也有很多人反对。
为了清除政敌,巩固新生的武周政权,武则天在天寿年间,再次任用酷吏来打击异己。来俊臣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酷吏,《资治通鉴》卷204说他所破千余家。这些酷吏所诛杀、迫害的大部分是武则天政治上的反对者,阴谋推翻武则天者和忠于李唐王室者。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不齿酷吏所为者,不肯趋附酷吏者等好人。但总的来说,酷吏的主要活动是帮助武则天诛杀政敌。对酷吏的任用,沉重地打击了武则天的反对派,从根本上削弱了他们的势力,为武则天改朝换代巩固政权扫除了障碍,使武则天“不出帏闼,而天命已迁”③,“天网一而卒笼八荒”。
因为武则天任用酷吏的目的明确——只打击反对派,所以在被酷吏所迫害和搜检的人中一旦出现了武则天认为是可以信赖的大臣时,武则天也会及时地予以拯救。
狄仁杰的政治活动主要是在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其正直的性格与严于执法的精神势必使之与酷吏水火不容。二者之间的斗争在所难免。
长寿元年(692年),“左台中臣来俊臣罗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农卿裴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谋反。先是,来俊臣奏请降敕,一问即承反者得减死。
及知古等下狱,俊臣以此诱之,仁杰对曰:‘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定减死矣。德寿业受驱策,欲求少阶级,烦尚书引杨执柔,可乎?’仁杰曰:‘皇天后土遣狄仁杰为如此事!’以头触柱,血流被面;德寿惧而谢之。
狄仁杰后被谪降,但很快又被提拔任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征狄仁杰为魏州刺史,俄转幽州都督;神功元年(697年),以为鸾台侍郎,第二年以狄仁杰兼纳言,十月,任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圣历三年(700年)以仁杰为内史。
受武则天所倚重
武则天作为女性且出身寒微,在以男性为尊的古代位登九五,所遇到的阻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武则天比一般的君主更需要能够倚重的具有良好品德和杰出才能且忠诚于自己的大臣。在这种情况下,狄仁杰受到武则天的倚重是必然的。
狄仁杰的军事政策是民本思想在军事上的一种反映,这是封建国家用来安定社会,维护统治的根本,它符合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的实际情况,对保卫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着现实意义。
颇孚人望的狄仁杰,对于女皇武则天的政权是发自内心的拥戴。在武则天的独裁统治下,贤能固然可贵,然若心存异志,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因此,在她的权威之下,虽有不少人才,因其抵触女皇篡唐立周之举,终为女皇所剪除。然而,狄仁杰尽管在殿堂之上敢于直言进谏,因其诚心维护武则天的统治,故此非但未被女皇裁汰,反而深受其信赖与重用。
狄仁杰之所为,是基于对当时所有潜在的君主人选的深思熟虑后所做的坚定决定。狄仁杰出身显赫,历经唐太宗、唐高宗及武则天三代王朝,早岁任职太宗朝,而立之年服务高宗朝,45岁后投身武则天帐下,以后累迁显宦,至71岁时溘然长逝。
这样的生涯让狄仁杰有幸对比太宗、高宗、武则天乃至中宗、睿宗等君王的政治手段。如上文所言,武则天在太宗朝时期深受英明君主太宗的熏陶,展示出了与太宗一脉相承的治国风范,在政治手段上显然胜过高宗、中宗与睿宗。
高宗晚年,因健康所限,大多政务委托武后处理,虽史籍未有详尽记载其施政之道,但我们知晓,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高宗和武后分别被尊为天皇和天后,“二圣”并立,为中国历史所独见。
这表明当时武则天的政治才干不仅获得了高宗的极度信赖,同样赢得了民心与群臣的敬仰,狄仁杰自然位列其中。
至高宗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时留下遗诏,令太子于柩前即位,而军国大事未定者需禀报天后决断。高宗此举显见对继承者的不放心,觉得必需武则天辅佐以治国。
此安排并未引发群臣反对,表明大臣们认同此安排,并对武后之政治才干持信任态度,这当中无疑涵盖了狄仁杰。
考虑到国家兴旺需要有能君主的治理,狄仁杰因此毫不动摇地支持武则天,这也是他能真正得到武则天信赖与重用的原因,成为女皇的重要辅佐者。
狄仁杰是太原人,武则天是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当时文水为太原属县。二人是同乡。同乡是不是拉近他们距离的纽带,不能确定,但或许是他们走近的一个原因。
如武则天经常和狄仁杰在一起玩双陆游戏,双陆是当时太原人爱玩的一种游戏。此外,在鬼神问题上两人所表现的态度的一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二人的距离。如在高宗北巡途经妒女祠时,狄仁杰所表现的无畏和武则天平时对鬼神的态度也是一致的。
作者观点
如果没有狄仁杰本身与武则天志同道合,且自身比较优秀,只凭是武则天的同乡就想获得武则天的信赖和重用是不可能的,毕竟,武则天是一个非常杰出的统治者,在用人的问题上一向是用人唯贤,而不是用人唯亲。
但狄仁杰在具备了一个贤臣所应具备的所有品质和能力之后,与武则天的同乡之谊和在思想上与武则天的相近之处也应该能够起到拉近两人距离的作用。
文|萌眼探世界
编辑|萌眼探世界股票的杠杆原理
妒女祠酷吏武则天狄仁杰高宗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实盘配资网站_实盘杠杆配资平台_专业实盘配资杠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