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曹德旺和王石一起参观万福寺,寺庙破败不堪,方丈说:重修寺庙需要1600万。曹德旺说:这个钱什么是私募股票,我来出,没想方丈立即改口说需要2000万。最后曹德旺花了2.5亿元重修万福寺。
在福建泉州,有一座始建于唐朝、历经千年沧桑的万福寺。这座古老的寺庙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见证了泉州这座海上丝绸之路重镇的繁华与衰落。
万福寺始建于唐开元十六年,由唐玄宗敕建,是闽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寺中珍藏了大量佛教文物和历代名僧的墨宝,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建筑与海外文化的特点。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这座千年古刹已经破败不堪。殿宇倾颓,佛像残损,屋顶漏雨,墙壁斑驳,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闽南地区,佛教文化对商人群体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闽商在经商致富后都会选择修建寺庙、印制经书,以此来回报社会。
1988年,曹德旺来到万福寺参观。彼时的他已经创办了福耀玻璃,开始在商海中崭露头角。
曹德旺出生在福建福清一个普通家庭,16岁就开始经商。1987年,他创立了福耀玻璃工业集团,专注于汽车玻璃生产。
在商界,曹德旺以不行贿著称。他坚持"不送礼"的经商原则,即使在送礼成风的年代,也从未送过一盒月饼给官员。
除了经商,曹德旺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特别敬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欣赏其"以戒为师"的精神。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他放下世间的一切名利,专心修行,最终在泉州开元寺圆寂。
对曹德旺来说,弘一法师的人生轨迹让他深受触动。从艺术家到高僧的转变,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1988年,当曹德旺和深圳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一起参观万福寺时,眼前破败的景象让他感触良多。这座千年古刹的衰败,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损毁,更是一段文化传承的中断。
面对方丈提出的一千六百万重修费用,曹德旺当即表示愿意承担。这个决定让同行的王石感到惊讶,而方丈看到曹德旺答应得如此痛快,立即将金额提高到两千万。
对于这个更高的数字,曹德旺依然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然而,随着修缮工程的开展,实际费用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算。
重修工程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最终花费达到了两亿五千万元。这个数字是最初预算的十五倍多,但在整个过程中,曹德旺始终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重修工程不仅包括了斋堂的修缮,还扩大到了整个寺院的修复工作。从大雄宝殿到钟鼓楼,从禅房到围墙,每一处都按照古建筑的传统工艺进行修复。
工程中使用了大量珍贵的建筑材料,许多部件都是从全国各地专门定制。修复团队邀请了多位古建筑专家参与指导,确保修缮工作符合文物保护的标准。
在佛教理念中,"财施"只是众多布施方式中最基础的一种。曹德旺深谙这个道理,他认为捐钱只是"小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承文化,为社会创造长远价值。
当万福寺修缮完工后,方丈提议为曹德旺立一座功德碑,以表彰他的贡献。面对这个提议,曹德旺却婉言谢绝。
他只说了一句话:"以后我来寺里,能喝上一杯热茶就够了。" 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正是佛法"无相布施"的真实体现。
在万福寺重修完工后,曹德旺对方丈说:"这个庙修好了,以后就交给你了,和我没关系了。" 这句话展现了他对佛教"随缘不攀缘"的深刻理解。
寺庙重修后,不仅恢复了古建筑的风貌,还重现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每天都有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礼佛,万福寺重新焕发出生机。
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后,曹德旺始终在探索如何平衡商业发展与精神追求。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对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这是他的处世哲学。
这种平衡体现在他的经营方式上。福耀玻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不走歪门邪道。
母亲的教导在曹德旺的为人处世中留下深刻印记。"穷要穷得清,富要富得明"这句话,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曹德旺将佛法的智慧融入经营之道。他认为企业经营如同修行,需要持戒、忍辱、精进。
2009年,曹德旺创立了河仁慈善基金会,这标志着他的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修建寺庙到兴办教育,他的善行不断升级。
2023年,曹德旺捐资100亿元创办福耀科技大学,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捐助的第一所大学。这所大学的创办,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与一些高调行善的企业家不同,曹德旺始终保持低调。他认为做慈善是一种修行,不应该炫耀。
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到2022年什么是私募股票,曹德旺个人累计捐款达到200亿元。这些善款主要用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事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实盘配资网站_实盘杠杆配资平台_专业实盘配资杠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