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补课违法炒股配资选配资,专家教研一次几千块”,网友直言不讳:懂的都懂
为什么老师补课被禁止,而专家讲座却能赚高薪?
教师补课违法,专家讲座高薪,这公平吗?
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口碑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外培训行业遭遇重创,教师的收入也随之受到影响。
然而,许多教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补课被明令禁止,甚至被认定为违法,而一些教育专家、教研员却可以在工作日频繁到各地举办讲座,每次收入可观。
这种现象让许多教师和家长都感到困惑:为什么相似的行为,在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却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网友直言不讳:懂的都懂!
双减后,教师失去了额外收入渠道
过去,一些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后,会选择在校外补课,以此来增加收入。特别是寒暑假期间,补课市场更是异常火爆。
展开剩余82%一位家长曾算过一笔账:“一个老师如果收10个学生,每节课收费100元,一次课就能轻松收入1000元。”
更有甚者,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上“区别对待”学生,只有报名补课班的学生,才能获得更细致的讲解和更多的关注。
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教育不公,因此,国家出台政策,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违者甚至可能面临开除处理。
专家、教研员讲座为何能“名正言顺”?
与此同时,一些教师发现,虽然他们无法通过补课赚取额外收入,但一些教育专家和教研员却能光明正大地在工作日进行各种教学培训,并且每次收入不菲。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讲座并非针对学生,而是面向老师进行教学指导,而不少教师在听完后却觉得收获甚微。
一位来自上海的教师就吐槽道:“我们被要求去听专家讲座,还得自己调课,结果听到的内容竟然是几年前的PPT,甚至连案例都没有更新。”
那么,为什么专家的讲座能被允许,而教师的补课却成了禁区呢?
补课与讲座的本质区别
从表面上看,教师补课和专家讲座似乎都是“有偿授课”,但两者的性质其实有很大不同。
影响对象不同
在职教师补课的对象是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而专家讲座的对象是教师。学生补课涉及到教育公平问题,容易造成“花钱买分数”的现象,而教师听讲座则主要是业务提升,与升学竞争无关。
影响程度不同
过去,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留一手”,将重要内容放到课外补习班讲授,导致不参加补课的学生在学校里难以跟上进度。
这种现象不仅加重了家庭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而专家讲座虽然可能内容陈旧,但并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合法性不同
目前,国家明确规定,公立中小学教师不得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偿补课,而教育专家和教研员的讲座属于正常的培训活动,并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即使二者看似相似,法律上的界定却完全不同。
教师的困惑:讲座能不能更有价值?
虽然专家讲座的本意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但许多教师对此并不买账,原因就在于讲座的内容往往过于陈旧、空泛,甚至脱离实际教学需求。
内容重复,缺乏新意
许多教师反映,不少专家的讲座内容多年不变,PPT几乎一成不变,讲授的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听完后并没有太多收获。
时间安排不合理
有些讲座安排在周末或课后,导致教师既要调课,又要牺牲休息时间去听,最后还收获甚微,这让不少老师觉得“得不偿失”。
理论大于实践
许多专家讲座更偏向理论,而教师更希望获取实用的教学技巧。如果讲座能够提供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空洞的理论,那么教师们的接受度无疑会更高。
如何让培训真正“减负增效”?
既然教师补课被禁止,而专家讲座被认可,那么如何让这种培训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呢?
提升讲座质量
教育部门应严格把关,确保专家讲座的内容具有实用性,避免年年讲一样的内容。可以邀请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培训设计,让课程更加贴近实际教学。
优化讲座安排
讲座时间应合理安排,尽量避免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同时,可以采用线上直播或录播的方式,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
建立反馈机制
允许教师对讲座内容进行评分,并根据反馈优化培训内容。真正让讲座成为教师想听、愿听、能学到东西的学习机会,而不是“走过场”。
结语:让教育真正回归本质
教师补课被禁止的初衷,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而专家讲座的存在,则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然而,如果培训内容空洞,无法真正帮助教师成长,那么这种“名正言顺”的授课方式,也难免会引发争议。
归根结底,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受益,而不是让某些人从中获利。只有当培训真正有价值,教师们才能心甘情愿地参与,教育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希望未来的教育培训,能够真正做到“减负增效”炒股配资选配资,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不是只让一部分人“名利双收”。
发布于:重庆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实盘配资网站_实盘杠杆配资平台_专业实盘配资杠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