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今安徽颍上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帮助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业。
>>鲍叔牙,姒姓,鲍氏,名叔牙,今山东丙城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管家和鲍家的家世十分相似。管仲的祖上是周穆王的庶子,后来从周王朝来到齐国做大夫;其父管庄任齐国大夫时早亡,管家从此家道中落;少年管仲迫于生计从事过很多工作,比如,养过马、经过商、当过兵、为过吏,均一事无成;但管仲没有放弃读书,稍有空闲时间便捧着竹简仔细阅读,思考和参悟书中的那些大道理与深刻含意,其志向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王师”,出谋划策、传授治国之道。鲍叔牙的祖上则是杞国公子,其父鲍敬叔也是齐国大夫,“食邑于鲍邑”;少年鲍叔牙直爽大气,不拘小节,有纨绔子弟随意任性和乐于助人的一面,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善良、刚毅的性格,但是,其向往心无旁骛的隐士生活,和友人一起点评天下事也觉得是惬意的事。
管庄和鲍敬叔是同朝为官的好友,故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成为了好朋友。
鲍家比管家殷实得多。管仲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做生意,合伙人就是鲍叔牙,实际上就是由鲍家出本钱。鲍叔牙原本无意,因为时人认为商人是微贱的,但是考虑到管仲的家境太差便答应了。
鲍和管合伙做了几单生意后,到了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鲍叔牙的那些朋友们都为其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之辈,只是其家里太穷啊!
生意也没有那么好做,大多是赚少赔多。于是,管仲到了服兵役的年纪就到了军队。恰逢齐国和周边小国开战,管仲曾经三次被拉上战场,每次打仗冲锋的时候,就悄悄地缩在队伍的最后面,每次凯旋而归的时候,就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人们讥笑说管仲贪生怕死时,鲍叔牙总是站出来为管仲辩解,并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是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鲍叔牙在朝为官时,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有办好,还使鲍叔牙三次做官都被撤职。这次鲍叔牙的说词是不能怪管仲没有才干,只是没有碰上好机会而已。
上述事实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有记载。
在春秋战国“礼乐崩坏”的时期,鲍叔牙以道义维持了与管仲的关系,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管仲也知道投桃报李。鲍叔牙的出世就离不开管仲。管仲见过许多世面,也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国君令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时,鲍叔牙很不满意,便称病不出,因为其认为公子小白在国君那里没有地位,将来不可能继承君位;依此逻辑,国君也就是认为鲍叔牙没有才能才让其去辅佐小白的。鲍叔牙做出这样的推断没有一点毛病。
就在鲍叔牙闷闷不乐之时,管仲来到了鲍的身边,其说出了不同的看法,并劝鲍叔牙说:国内大多数人因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致于不喜欢公子纠,反而同情公子小白没有了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虽然没有公子纠聪明,但是更有远虑一些;我敢断言,无论是公子小白或是公子纠日后废兄立君,到时候都需要我和你一起来安定国家,否则他们也将一事无成。
就这样,鲍叔牙听从了管仲的意见,愉快地接受任命,尽心侍奉公子小白。
话说齐襄公在完成扶卫国、呑郑国、灭纪国、震鲁国等-系列动作之后,其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刚愎自用,言行多变,无信无义,君臣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了极点。
公元前694年,就在公子彭生因受命斩杀鲁桓公而被兄长齐襄公砍头以平息齐鲁两国冤仇的的那时起,公族子弟的心都寒了,他们聚在一起议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不遭到齐襄公的诛杀。于是,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跟着各自的师傅管仲和鲍叔牙跑到了鲁国和莒国。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公室之女,于是其在管仲的陪伴下逃避到了鲁国。而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国公主,其首选是去卫国,但经过谭国时被拒绝了,因为谭国得罪不起强大的齐国;鲍叔牙分析后,认为留在莒国更好一点,因为莒国是一个小国,在那里避难会更受尊重,加之莒国离齐国更近,若是齐国有变,他们可以更快赶回齐国。于是,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转道来到莒国,莒国国君果然对他们非常客气。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在鲁国和莒国生活了八个年头,鲍叔牙和管仲也分别了八年。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因德行缺失遭到公孙无知、连称等人的袭杀,公孙无知自立为王。一年后,齐国大将雍廪袭杀了暴虐的公孙无知。这是历史的循环啊!
公孙无知被袭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几乎都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但渠道完全不一样。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管仲和鲍叔牙出于“各为其主”的考虑,都在谋划“主公”早点回到齐国。
公子小白的消息来自于非正式渠道,因为公子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是莫逆之交,高傒认为公子小白的大好机会来了,便暗中派人通知公子小白及早回国谋求继位。鲍叔牙十分高兴,其否定了公子小白向莒国借一百乘军队的事,提出速度才是第一位的,带多了军队反而适得其反。
齐国大将雍廪选择了公子纠,故而其一方面安抚人心,一方面正式派使者直奔鲁国去报信。鲁庄公答应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公子纠自然很高兴,认为有鲁国支持应该可以稳稳当当继位,出发前需要隆重一点。管仲对于公子纠的安排不好反对,只是向鲁国借了三十乘军队在从莒国返齐的途中截住公子小白。
公子纠还在鲁国“摆谱”的时候,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的路上。管仲所率三十乘军队拦截到了公子小白,其命令军士从远处引弓齐射,有一支箭正中公子小白,但被腰带挡住了,并无大碍,公子小白急中生智,连忙倒下装死。同行的鲍叔牙跑到公子小白的车乘时也惊呆了,其看到公子小白一动不动,腰部还有鲜血,于是要随行人员全部过来行礼。管仲远远看到鲍叔牙所做的一切,满以为此次阻击任务已经完成,其也没有敢与鲍叔牙见面,而是马上命令部队全部撤离。
其实,公子小白不但是骗过了管仲,连带着也骗过了鲍叔牙及随行人员,其身上的血不过是其咬破舌头将血涂在腰部的。
管仲撤走后,公子小白“醒了”,其与鲍叔牙商量,为安全起见,“戏”还是要演下去的,随后公子小白乘着“温车”快速赶回齐国。所谓温车就是作为丧车使用的特种车辆。
回到齐国,公子小白由于有高傒和国懿仲的支持,于是成为国君,是为齐桓公。而在鲁国的公子纠收到公子小白死亡的消息之后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六日之后才到达齐国。
齐桓公要拜鲍叔牙为相、欲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时,鲍叔牙坚辞相国之位,说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并和盘托出自己的策略,齐桓公完全同意了。
同年秋天,齐军和鲁军开战,齐军将鲁军击退,并将其包围。齐桓公写信给鲁庄公,要求其将公子纠杀死,把召忽和管仲交给自己。鲁国感到恐惧,结果是公子纠被杀死,召忽自杀,管仲被送到齐国。
管仲被押到齐国后,鲍叔牙立即将其请进府中,洗刷一番后,就将其推荐给齐桓公,随即被“厚礼以为大夫”。
不得不说,管仲和鲍叔牙那个时代的诸侯势力均平,还没有诸侯称霸的先例,这就为管仲和鲍叔牙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后话: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果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充分施展出来,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鲍叔牙认清自己的能力无法成就齐桓公的霸业,故一直作为副手而存在。
据《史记》记载,鲍叔牙力举管仲以自代,甘居下位,史称“管鲍之交”。
至真至诚,知人善任,互相成就,这就是“管鲍之交”的本质啊。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股票配资案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鲍叔牙小白公子管仲齐国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实盘配资网站_实盘杠杆配资平台_专业实盘配资杠杆观点